埃博拉,距亚洲还有多远?

2014-10-19 10:56:11 广州日报

  最近,埃博拉从西非三国向外扩散,美欧相继失守,疫情又现升级势头。数据显示:埃博拉已造成超过4500人死亡,疫情实际死亡率高达70%。如疫情不能有效控制,疫情重灾区每周新增病例数量或将在今年12月初达到5000例至1万例。

  迄今为止,地理位置距离非洲相对遥远的亚洲尚未出现埃博拉病例。但是,两地频繁的人员交流和贸易往来,使得亚洲和疫区之间的距离变得“那么远这么近”,出现输入性病例的风险不可小觑。鉴于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密度大,病毒传播起来速度会更快影响会更广。专题文字:王希怡

  疫情数据

  死亡人数超过4546人、感染9191人

  年底每周新病例或达1万

  医务人员236人死亡

  实际死亡率达70%

  命名“埃博拉”的科学家皮奥特说:

  “我最担心的是印度”

  继美国、欧洲相继确诊埃博拉患者后,世卫组织11日向东亚地区发出警告说,该地区恐怕难以避免埃博拉的威胁。不过,亚洲特别是东亚的基础设施也更好,目前的防范工作正在不断改善。

  经贸往来劳工输出亚洲风险不容小觑

  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主任申英秀在上周表示,跨国旅行、经济贸易、国际化都市林立以及一些国家向世界各地输出劳务人员等因素都让埃博拉疫情有可能向东亚地区扩散,但是和其他地区相比,“我们的应对状态更好”。

  申英秀11日在马尼拉说,东亚地区和埃博拉疫区国家人员交流、贸易往来频繁,而且该地区的新加坡、中国香港、菲律宾等地,还是大量客籍劳工的中转或输出地,仅菲律宾一国就有8000多名客籍劳工在西非的疫区国家工作,因此,东亚地区会受到埃博拉的威胁。

  申英秀警告说,虽然亚洲国家和地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风险不是最高,但“一旦出现第一例,后果将是非常严重”。

  人口密集设施不足南亚国家令人担心

  但是,也有医学专家对亚洲地区一些国家的应对能力表示担心。例如印度,拥有德里、孟买等五个人口密集的“超级城市”,总人口加起来超过了德国总人口数量。一旦疫情在当地蔓延,当地可能缺乏足够的医疗人员和设备应对。

  在发现埃博拉病毒并为之命名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比利时科学家皮奥特说:“我最担心的是印度,很多印度人在西非经商。只要他们中一人感染病毒并带回印度,就可能传给亲人和医护人员,印度医护人员经常连医疗手套都不带,那将让埃博拉病毒在印度飞速传播。”

  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在福布斯杂志2011年公布的全球人口最稠密城市排行榜中位列第三。18日,卡拉奇卫生部门一名主管扎法·艾亚兹表示,巴政府还没有设立防控埃博拉疫情的部门。“我们尚未接到有关出现埃博拉病例的报告。等接到报告了,我们就会制订计划。”

  问答

  解惑

  6大问题解答“埃博拉疫情”

  问:埃博拉会通过空气传播吗?

  答:WHO在本月6日发布公报重申,埃博拉病毒不会通过空气传播,并且未有证据显示病毒出现变异。因此一些关于埃博拉病毒可能会变异成可通过空气传播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臆测。

  世卫组织强调说,研究显示此前所有埃博拉病例都由直接接触出现症状的患者所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方式是与患者体液直接密切接触,其中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呕吐物感染性最强,在患者的乳汁、尿液、精液中也能发现病毒,唾液与眼泪有一定的传染风险。

  问:坐飞机会感染埃博拉吗?

  答: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表示,尽管埃博拉病毒携带者有可能乘坐飞机抵达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但病毒在旅途中传播的几率是较低的。

  CDC表示,埃博拉病毒主要依靠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或者其他体液的直接接触进行传播,或是间接接触含有这些体液的物品,如针头等,才会感染。大多数被感染者是因为与埃博拉患者长期居住或照顾患者导致的。

  CDC称,埃博拉患者只有在出现症状时才具有传染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则发布声明称,埃博拉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和喉咙痛等,而通常这些人不太可能还会去坐飞机。即使是与一个发病的埃博拉患者邻座,只要乘客不与患者产生直接接触,如患者血液滴落至乘客皮肤,患者呕吐至乘客面部或创伤口,产生感染的风险就不大。

  问:为什么无法彻底杜绝感染者入境?

  答:首先,目前各国在机场设置的体温检测仪无法直接扫描出某个人是否感染了埃博拉。导致一个人发烧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各国海关不可能对所有发烧乘客都做进一步的埃博拉病毒检测。

  其次,仅凭航班起飞国,很难判定乘客是否来自西非“疫区”,因为他们很可能是转乘航班,且在潜伏期可能是无明显的发病征兆。

  此外,如果感染者处于潜伏期,他们也不主动申报旅行经历和接触史,那么无论是海关人员还是医务人员很难第一时间判断他们可能感染了埃博拉病毒。

  问:埃博拉一定会致命吗?

  答: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艾尔沃德14日表示,过去一个月内平均每周新增约1000例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疫情实际死亡率高达70%。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表示,埃博拉病毒并不一定致命。病人能否康复,与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及其所获得治疗的效果有关。尽早确诊尽早治疗是关键。埃博拉患者一旦康复,体内所带的抗体能够保护他们在至少10年内不再患这种病。

  问:埃博拉疫苗研制出来没有?

  答:加拿大卫生部本月14日宣布,由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研发的埃博拉病毒疫苗VSV-EBOV正式启动首期人体临床试验,预计试验结果将于12月公布。此前,加拿大科研人员在动物身上的试验表明,这种疫苗能“非常有效”地抗击埃博拉病毒。此外,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与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共同研制的疫苗ChAd也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WHO表示,当前的首要目标是快速评估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各方应于今年11月至12月获得第一阶段临床试验的初步安全性数据,并确保规范生产的疫苗试剂明年1月应用于第二阶段试验。

  问:如果周边真的出现疫情,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

  答:对于零星病例不必过分恐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永远是防病第一关。必要的防范措施包括:勤洗手,含酒精的清洁剂能够有效杀死埃博拉病毒;避免接触患者体液和被污染的用品;避免出席可能接触患者尸体的葬礼;避免前往诊治患者的医院。

  目前,紫外灯、干燥、高温、消毒液都可轻易杀死埃博拉病毒。病毒离开动物体内、在阴冷潮湿环境下的存活期,只有短短几天。

  应对经验

  曾击退SARS

  亚洲准备更充分

  不过申英秀强调,好在东亚地区在应对新型传染病方面有较充分的准备,这一地区的国家正不断完善自身疫情防范措施,即便出现埃博拉确诊病例,也能够比其他地区更好地加以应对。

  申英秀表示,东亚此前曾成功应对过SARS、禽流感等多种新型传染病,医疗基础设施也比其他地区更好,公众认知、疫情监控以及信息公开透明方面有明显改善,因此,东亚地区将能更好地应对威胁。

  “东亚地区曾是新兴疾病的‘热点’,应对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即‘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疫情,因此比其他地区更加了解公众卫生安全教育、疾病监测以及信息发布透明的重要性,在准备工作方面也会更加充分。”申英秀说。

  应对

  措施

  亚太各国层层严查

  世卫东亚分部:成员国设立紧急行动中心

  WHO西太平洋地区主任申英秀透露,东亚地区的世卫组织成员正在从基础设施层面为应对埃博拉做好充分准备,每个成员都设有紧急行动中心,与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和位于瑞士日内瓦的总部保持联动。

  日本:“健康卡”监控高危人群

  日本政府已发出呼吁,如果在过去21天内到过西非等埃博拉病毒疫情严重的地区,入境日本后应前往检疫部门申报。而对于有过前往疫区经历的人,无论是否有感染症状,入境后一律发放“健康卡”,以监控健康状况。

  外务省呼吁日本国民在没有紧急事务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前往相关地区,同时呼吁在相关地区的日本国民尽快离开。一旦发现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都将依照日本法律进行强制隔离。

  韩国:疫区与会人士每天测体温

  2014国际电信联盟(ITU)第19届全权代表大会将于10月20日至11月7日在韩国釜山举行。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埃博拉疫情较严重的非洲国家有关人士也将出席会议,因此韩国政府将对他们实施特别检疫。

  在大会期间,每天将至少为来自埃博拉疫区的与会人士测量两次体温,掌握其所在位置,并请求其尽量避免出入其他场所。

  印度:卫生官员培训三天

  为了应对来势汹汹的埃博拉,从10月19日至21日,各邦政府的卫生官员代表将在首都德里接受培训,掌握检测和预防埃博拉的方法。在培训结束后,这些卫生官员还要将学习到的内容普及到政府部门中的各级官员。

  菲律宾:发二级危机警示

  菲律宾卫生部自8月起已宣布采取多项预防措施。对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国家发布2级危机警示,严密观察居住在这些国家的菲律宾人,或是从这些国家入境的人士。菲律宾危机警示分为4级,第2级为“限制阶段”,意味着侨民生命、人身安全及财产,已经因为侨居地内忧或外患面临实际威胁。

  澳大利亚:启动机场排查与警告系统

  澳大利亚已经开始对8月以来从西非地区回澳的旅客进行筛查,包括从尼日利亚、利比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回来的旅客。工作人员会询问这些人与埃博拉病人的接触状况,比如是否参加过葬礼或在最近24小时内发过烧。

热点新闻

热点疫情